點擊上方音頻收聽精彩節目
青春在線
青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青年人普遍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人際交往、情感、學業負擔、擇業就業等壓力,心理健康狀況問題已成為制約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提升青年人心理健康素養,特開設青年人心理健康專題欄目,邀請權威機構心理專家走進直播間,開設“心理小課堂”普及心理學知識,同時開通樹洞郵箱答疑解惑,通過廣播的傳播力,幫助青年人正確認識自我、關注自我心理健康,學會心理調適的基本技巧,化解心理危機,激發學習內在動力,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提高心理素質、完善人格,塑造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能量滿滿地迎接未來!
本節目由濰坊市廣播電視臺、濰坊市衛健委、濰坊市教育局聯合傾力打造。每周二、周六22:00FM89.9新聞廣播首播,同日23:00FM107交通廣播、FM88.1音樂廣播,次日12:00FM93.3經濟廣播重播。
曾有調查顯示,超四成年輕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癥”。不論是因為過于敏感而導致的“社恐自閉”,還是為保持界限感而形成的“職場社恐”,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種理由“拒絕社交”。本該是呼朋喚友的年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開始回避社會交往。
這樣的焦慮為何產生?障礙從何而來?今天節目邀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靜和您來聊一聊社交恐懼癥。
“社恐”這個詞常常被很多年輕人掛在嘴邊,通過表明自己社恐,來顯示自己比別人更獨特。當對某些無傷大雅或非必須的社交不感興趣,但又不想被別人當成“臉皮薄”或“不給面子”的話,聲稱“我得了社恐”,有時是個不錯的理由,其實和社交恐懼癥并沒有真正的關系。盡管“社交恐懼癥”這個詞被廣泛使用,但它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和我們自嘲調侃時的含義還是有點不同的。
社交恐懼癥的癥狀常表現為主動回避社交場合和社交障礙,不僅伴有生理癥狀:臉紅,心跳加速,顫抖,出汗,胃部不適或惡心,呼吸困難,頭暈目眩,感到“大腦一片空白”,以及肌肉緊張。可能伴有的情緒/行為癥狀:害怕被其他人評價,堅持認為自己在社交場合會表現很差,參加活動前感到焦慮,身處公開場合會出現持續性恐慌等。節目中張靜老師深入分析了社交恐懼癥出現的原因和大家對于社交恐懼癥的誤解,需要注意的是性格內向并不等同于“社恐”。
任何人出現任何的心理問題,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心理問題生活的健康人。只要你保持著對自己寬容接納的態度去面對,大部分心理問題都是能自我解決的,如果出現了軀體化癥狀,一定盡早給予專業的干預。即使患有社交恐懼癥并不意味著要和疾病長期搏斗。在合理治療、遵循醫囑的情況下,社交恐懼癥的癥狀通常可在6個月內得到改善。
從今天起與恐懼和不安說再見,
微笑面對生活,
找準自己最舒適的狀態,
建立健康積極的社交關系,
享受與他人交往帶來的樂趣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