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出生的杜介勛是濰坊市昌樂縣朱劉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所長、“老杜工作室”負責人。“有糾紛,找老杜。”提起老杜,當地很多打工者都對他感激不盡。自2001年從部隊轉業以來,他扎根基層20余年,帶領工作室成員,大到勞資糾紛、工傷糾紛、人事糾紛,小到鄰里糾紛,“一網盡收”,為企業職工和農民工依法追回損失1500余萬元,先后獲評“濰坊好人”“山東好人”。
磨破嘴皮跑斷鞋底只為討回公道
“山芋再燙,必接無疑”,是杜介勛的一貫作風。本著這樣的膽識和擔當,沒有老杜不敢面對的難題。
2020年6月20日,昌樂縣朱劉街道聚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整合部門資源優勢,由杜介勛牽頭成立了“老杜工作室”,由過去單一調解勞資糾紛延伸到參與調處化解全街道的矛盾糾紛,并總結提煉了“一二三四”工作法,創新提出了“黨建引領,人民至上;網格覆蓋,群防群治;整合資源,部門聯動;線上線下,暢通渠道”32字鄉村治理工作模式。
翻開“老杜工作室”的糾紛檔案,內裝的“情況說明”“濰坊12345承辦單”等資料,便是一整套辦事流程涉及的材料。一紙協議、一個指印看似簡單,但杜介勛經手的,大多都是數額大、情況雜的難案。2021年8月份和9月份通過市長熱線接到兩起欠薪勞資糾紛。接到訴求后,他帶領工作室成員,會同社區、綜治辦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勘查、調研,徹底摸清摸透案件實情。查看雙方合同協議后,又多次跑工地,找建筑方、分包方談判,給他們算清法律賬、經濟賬,不厭其煩地進行勸導。“難就難在找準矛盾雙方平衡點,100多萬不是小數額,用人方哪能一下子接受?”一次不行再一次,一輪不行再一輪,幾經磨合周折、幾經勸解調處,2021年10月,終于為十幾名工人一次性討回欠薪112.5萬元。
大事小事都要付出100%的努力
“老杜工作室”東墻的一排錦旗中,有一幅裝裱的字畫頗為精致,上面寫有“斡旋”二字。2021年3月份,朱劉東村一村民房屋因項目施工導致雨水倒灌,引發糾紛,村里怎么勸都不聽。于是老杜介入調解,他第一時間查看房屋,了解實情,經鑒定,房屋為修繕級別。在賠償事宜上,面對這名村民“獅子大開口”,他又拿出公正合理的預算方案,并征求本人意見,后來經過與施工方多次協商,最終達成賠償協議,化解了矛盾。從開始著急上火到最后滿意而歸,從起初質疑不安到心悅誠服,在這名村民眼中,千言萬語已不足以表達對老杜的感激,“斡旋”是他對老杜工作最深切的感受。“不論矛盾雙方是誰,決不能以一方利益犧牲另一方利益”,在老杜看來,要讓來訪群眾息訴罷訪、握手言和,就要做到有理有據,公平公正。
群眾心里暖和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老杜的真誠和滿腔熱忱,每個找他辦事的人都能感受到。“我的手機里面有3500多個聯系人,除了親戚朋友100來個,其他全是找我調解過糾紛的。”老杜說,辦完糾紛,后續有需要再找他,直接通過微信就很方便。在都南村,有一戶李姓人家,妻子是二婚,育有一子二女,享受低保待遇,可因某些情況被認為不符合政策被取消了低保,為此李某找到了老杜。通過多方了解,其兒子和妻子都患有精神病。為確定情況,老杜全程陪伴進行精神病鑒定,并為其兒子辦理了低保,還安排了公益崗位。每年增加的6600元收入,讓一家人的日子不再那么緊張。后來李某生病,老杜又為其協調辦理臨時救助資金,更是解了燃眉之急。
老杜就是這么盡心盡力。他曾經含淚暫別正在住院的86歲老母親,連續20多天吃住在工作室,為7起欠薪案件協調奔波,直到案件全部調解完成才趕回醫院照顧母親。面對群眾的感激,“沒啥好說的,都是本職工作”,一句話簡單直白,卻包含著老杜無盡的心血與奉獻。
為用心干實事的老杜
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