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埠山生態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探索“1+1+N”結對共建新模式,以“一村一發展顧問”為基礎,開展理論宣講、矛盾化解、惠民助困等N項活動,把資源“攏”起來、群眾“聚”起來、作用“顯”起來,蹚出了一條“黨建領航、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域提升”的黨建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
一、顧問駐村,指導村級發展新方向
一是隊伍共育,打造人才“聚寶盆”。挖掘產業能手、在外能人、企業家、退休老同志等19名優秀人才擔任“村級發展顧問”,發揮經濟、社會、信息等資源優勢,強化村級造血功能,提升村級發展能力。開展美德潤心講座、種植養殖技術、創業就業指導等各類培訓5期,培訓黨員群眾420余人,推動專業人才與村級發展深度融合。二是亮點共創,建言獻策“繪藍圖”。發展顧問每月列席村級會議2次,圍繞產業規劃、基層治理等工作提供意見建議31條。市委宣傳部退休干部劉西海,指導官路村組織村內退役老兵成立志愿服務隊,打造百米國防教育宣傳長廊、紅色村史館,組織開展老兵志愿服務、國防教育宣講等活動,村級治理水平不斷增強。山下于、北大于河、下八甲等村陸續打造村史館、金秋采摘節、“無廢細胞”村莊等特色亮點6處,開展村級陣地場所規范提升4處,最大限度盤活資源。三是矛盾共解,精準問需“零距離”。發展顧問、法律顧問聯合開展文明宣講9場,解答群眾咨詢110件,化解矛盾糾紛5件,提供法律意見2條,開展法治宣傳7次。從兩代表一委員、退役軍人中選聘“民情信息員”90余名,開展網格走訪、匯集民意、政策宣傳等事務30余次,走訪村民5100戶,收集問題22條,辦好事、解難題11個。
二、結對共建,形成資源整合新優勢
一是村企結對互幫,激活共富“新機遇”。開展“一企幫一村”精準結對, 企業定向提供就業崗位、對村民進行訂單式培訓,打造村內“微工坊”2處,累計解決村民就業93人。11家企業在春節、重陽節等時間節點捐贈愛心物資36次,捐贈公益項目3個,捐款捐物總額9.5萬元,實現了企業、村集體、村民三方共贏。二是資源結對共享,開辟便民“直通車”。聚焦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等民生要素,凝聚社會資源,與濰坊醫學院、符山衛生院結對開展老年人義診、婦科專項體檢等惠民服務20余場;優化城鄉基礎教育資源布局,濰坊八中與樂埠山中學結對共建,實現優質資源輻射聯動;攜手濰坊農商銀行、北海村鎮銀行,開展金融惠民及反詐宣傳活動2場。三是服務結對開展,架起幫扶“連心橋”。創新“教育引導+關愛幫扶”文明實踐新模式,各村組建學雷鋒、小蜜蜂、巾幗工作隊等19支志愿服務隊伍,打造“龍騰2024黃河大集”“益啟愛·筑夢未來”“情暖夕陽”“護蕾行動”等公益服務品牌,與啄木鳥電力、美生公益、揚帆公益等20余家社會公益組織結對開展服務活動160余次,服務時長超1萬小時,帶動千余名群眾參與到文明實踐活動中。
三、跨村聯建,凝聚鄉村振興新動能
一是平臺聯動,打造文體活動“服務圈”。整合陣地、資金、服務等資源,打造中國楹聯文化村、中國楹聯文化基地3處,組織開展書畫楹聯藝術研討活動56場,開展“藝術點亮鄉村”書畫展16場。官路村舉辦全區首場“村BA”籃球賽,各村承辦籃球、乒乓球、八段錦、健身氣功等活動、賽事40余場次,組建廣場舞、鑼鼓隊、秧歌、戲曲等文藝隊伍10余支。二是治理聯抓,共畫和美鄉村“同心圓”。聯建村實行“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通過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網格協同,帶動群眾共同參與環境整治、應急處突、日常巡查等治理難題。今年以來,消除消防、防溺水等安全隱患31處,清理人居環境“頑疾”16處。三是產業聯謀,鋪就鄉村振興“致富路”。采取龍頭帶領、行業聯動、項目牽引等方式,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積極培育良田春秋家庭農場、新二甲村草莓、“鄉醇”獼猴桃等新型農業主體。流轉土地入股“綠野模式”,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過10萬元。挖掘“山下于村史館-范企奭大院-官路村紅色文化展室”等文旅線路,串聯村域內山水水泥、新銳通航等企業資源,推動“工業+旅游+研學”深度融合發展,累計吸引游客22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