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文旅融合也被寫進二十大報告,寫進十四五規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近年來對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高度重視。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了創意設計、文旅融合等8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產業及相關要素之間相互滲透、交叉匯合或整合重組,逐步突破原有的產業邊界或要素領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體的現象與過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和旅游有著天然內在的聯系,可以說是密不可分。文旅融合,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把旅游和讀書很好的結合起來。兩者能夠有機結合和深度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互動共榮的客觀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發展的必然規律。
文旅融合,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借力借勢、資源整合,通過文化升華旅游體驗的深度,通過旅游體驗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最終實現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
而鄉村振興,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要帶動農民走上富裕之路,這其中的“富裕”不僅僅是物質層面,還有精神層面。文旅融合,就很好地做到了這點。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從另一角度講也就是“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目標。農文旅間的深度融合,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生機、新活力,發展了新業態,從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意見》中還提到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創意設計、演出、節慶會展等業態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促進文化消費與旅游消費有機結合,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新模式。”這無疑為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也堅定了信心。
在“農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我市涌現出一批典型案例。如青州市的井塘村和寒亭區的楊家埠就是很好的范例。
井塘村位于青州市區西南15公里處,是一座用石頭依山而建,歷經500余年滄桑風雨依舊保存完好的明代風貌古村落。明朝第三代衡王朱載圭三女兒就下嫁井塘村,至今當地還流傳著“衡王嫁女”的美麗傳說。
井塘古村歷史悠久、生態優美、民風淳樸。在文旅融合過程中,青州市充分發揮歷史悠久、遺跡豐富等優勢,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讓文化“強”起來,文物“活”起來。同時,不斷探索“非遺+旅游”新模式,打造旅游精品、塑造特色品牌,做強文旅產業,讓旅游“火”起來,年吸引游客30余萬人,村民收益也是逐年攀升。井塘村也先后獲評“中國傳統村落”、“中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美麗鄉村百家范例”“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等榮譽稱號。
而寒亭區則充分發揮文化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木版年畫和風箏“雙遺產”為依托,盤活整合文旅資源,高標準打造楊家埠民俗文化片區。并不斷創新形式、豐富業態,推動民間藝術活態傳承,促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將“農文旅融合”推向新高度,每年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以上兩村是“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都是通過旅游促進了發展,最終把文化融進旅游變成生產力,變成經濟增長,從而最終達到了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目的。
但說歸說,做歸做。文旅融合+鄉村振興該如何實現?
首先,要立足本地,文化振興。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鄉村文化振興貫穿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
要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就要立足本地,挖掘和弘揚優秀鄉土文化,并進行優勢資源整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以井塘村為例,就充分依托本地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優勢,通過以明朝衡王女婿吳儀賓的七十二古屋為中心,形成了以張家大院、吳家大院、孫家大院為布點的風格獨特的古民居建筑群,以及保存完好的古石橋、古井、古廟、古石臺等,打造特色旅游,延伸旅游體驗,并深挖非遺展演,豐富旅游體驗,實現了文化與現代旅游深度融合。
其次,要因地制宜,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鄉村產業振興,就是要形成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鄉村產業體系,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以楊家埠村為例,就以木板年畫為切入點,主打非遺、手造藝術沉浸式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堅持大融合的理念,以民間藝術大觀園為龍頭,強化年畫風箏活態體驗,并不斷推進文化旅游與農業、人才等產業深度融合,多元業態得以發展壯大,形成一產帶動三產、文旅反哺農業,農業助推文旅的良性互動。同時,依托文旅開發新的產業發展需求和消費熱點,不斷促進鄉村本土產業發展,推動美麗鄉村文化游,實現農文旅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每年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
再次,要培養人才,人才振興。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人才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是參與者,也是最終受益者。文化需要傳承,人才發掘與培養是重中之重。要依托鄉村,培養鄉村本土人才,通過多舉辦活動或賽事,從中發現人才,幫助他們成長為立足本土的鄉土人才,并帶動村民發家致富。同時,要通過打造主題游、研學游、親子游等,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力量,走進鄉村,從而看到鄉村的美麗和發展潛力,埋下到鄉村創業的種子。
鄉村振興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撐,打造本土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并非一日之功。如井塘村和楊家埠村,手造、非遺項目眾多,要想得以永續發展,人才是關鍵。要想真正實現人才振興,就要積極探索鄉村人才“引、育、用”新路徑,譜好人才“三部曲”,才能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最后,資源保護,生態振興。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要生態振興,就要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要因地制宜用好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綠色旅游產業,留住更多人的鄉愁記憶,變“風景”為“錢景”,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景美了,人自然就來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也不會也不愿搭上時間、花上錢到一個臟兮兮的地方,如此之地,心境又如何美的起來?一個有著良好生態的美麗村莊,也定是人們心目中的”詩和遠方“。
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就是要整合優勢資源,不斷探索文化旅游和鄉村振興的創新點、契合點,充分發揮文化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更多體現地域特色、彰顯文旅力量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條“文化+旅游”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這也才是“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真正意義。